我手画我心!70岁市井画家谢友苏耗时6年,捧出岁月平江图!
原创 2019-04-15 18:16:54
【看苏州专稿 文 卢奕】
一斗烟,一壶茶,一篓鱼;一局对弈,一幅字画,一曲琴声。你挽袖剪花枝,他洗手做羹汤。笼中鸟为友,室中书为伴。三月偶遇杏树,低头才发现布兜里已是盈盈春意;东风凛冽,仍有人愿赴你的赏梅之约……而今,当这些细腻的场景汇聚,与时间的长轴一起构筑起一幅百年的平江市井生活的画卷,将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怎样的体验?
4月15日,与共和国同龄、苏州知名市井画家谢友苏将捧出他耗时六年,精心创作的《岁月平江图》。从民国到新中国,从新中国到现代化的大都市,百年平江的变迁,就在今年4月25日,这幅长达45米的画卷,首展将在苏州美术馆惊艳亮相。
朴实的画卷、朴实的人物、朴实的话语。”我手画我心“,正如谢友苏所言,“我希望现实生活能像我画中所画的一样,越来越繁荣,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走一条长街,看百年平江繁华
这是“我手画我心”的夙愿
虽然没有见到谢友苏心心念念的长卷真身,但是从片段的影像和谢老的口述中,我们大概了解到这幅百年平江图的样子。
从民国开始到现代苏州,走一条长街,看各种市井百态。有初进城的欣喜,广场舞的欢悦、上山下乡的惆怅、儿时看小人书吃糖葫芦的喜悦、有修复园林的工匠……
“就像走一条长街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看到喜怒哀乐,这才是最真实的市井生活。”见到画家谢友苏的时候,他穿着一身简朴的工服,谈及自己的最新创作,谢友苏很是感慨,“这条长街是我个人创作经历的长街,也是苏州市井生活变化的长街。”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或是有这样一份阅历,很难画出那种感觉。“谈起自己的创作缘由,谢友苏说,”原本也是应一位好友的提议,他建议我不妨尝试将这些以往单个的场景,串联起来,于是就有了这幅长卷。“谢老介绍说,长卷的起始时间原本定的是从宋代开始,但是”我觉得自己的阅历可能无法驾驭,就选择了从民国开始。”
“必须要我手画我心,这样才能感人,传递出真情实感。”谈及如何在浩瀚的素材中选取能感人的细节,谢老告诉看苏州记者,“我画的这些场景中很多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比如上山下乡时的别离等等,都有很深的感触。”
一生创作 不畏磨难
源于一颗真善美的心
谈及创作的过程,“每天画5、6个小时吧,灵感来了不能停。”谢友苏说,“基本上要一气呵成。”
作画的时候谢老通常先打个小稿子,用铅笔把人物形象、构图的位置定下来,然后要深思熟虑,颇费时间。色调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设计,在线描稿上色时,工笔的渲染也很费时。
“当然,在作画之外,功夫也得用在平时。现在我会用相机拍照作为素材,但只是局部的参考,画人物造型的基本功是我多少年来从速写到默写再到创作的积累,人物的动态基本靠想象。”谢老说。
那么,遇到创作瓶颈怎么办?“牵涉到这么多人物在画面里的表情、服装、动作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么多人都要有各自的特点,还牵涉到很多环境的变化。”谢老告诉看苏州记者,“很多次都想打退堂鼓,太难了”。
除了这些,由于创作的内容涉及到很多历史、服装、人物事件的变迁,需要查阅诸多的资料作为辅助,这六年来,谢老家中仅仅用来查询的资料就可以堆起一米多高。
“但是,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谢老说,“还是要源于自己对创作的初衷和不变的追求,更要感谢我的父亲给予的鼓舞。”
谢老的父亲谢孝思,是一位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学者、艺术家和教育家。他把大半生的精力、才智与学识无私地奉献给了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文化建设。
“小时候我家就在狮子林后面,每天吃过晚饭,他就会带我去园林里逛逛。当年父亲主持抢救修复苏州古典园林,高尚的人格魅力、富有远见的对苏州文化的担当与坚守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也在护佑和指引着我将自己对苏州的热爱用画笔表达出来。”谢老说。
一斗烟,一壶茶,一篓鱼;一局对弈,一幅字画,一曲琴声。你挽袖剪花枝,他洗手做羹汤。笼中鸟为友,室中书为伴。三月偶遇杏树,低头才发现布兜里已是盈盈春意;东风凛冽,仍有人愿赴你的赏梅之约……谢老的画大多反映老苏州日常市井生活中那些再普通不过的细节和情景,用自己真诚的画笔去展示他们朴实向善、包容温暖的内心,反映他们充满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精致生活。
“我热爱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我更喜欢描绘这片充满文化积淀的沃土上的社会百态。如果我的创作能给人带来几分快乐,一点思索,些许回味,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谢老说,““这次的画卷还是有些遗憾的,比如有些喜悦的场景处理地还不够有感染力,有些地方色彩的调配还不够柔和。希望以后有机会继续去改进吧。”